欢迎访问江苏师范大学传媒影视学院!

陈红梅 教授

时间:2019-01-21浏览:3926设置

姓名:陈红梅

系所:广播电视学系

职称:教  授


简介

陈红梅(1975—),新闻传播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广播电视系主任。江苏省网络及新媒体工作智库专家,江苏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徐州电视台年度评优工作评委。台湾世新大学访问学者。出版专著《电视场对学术场的介越研究》1部,教材《新闻编辑》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徐州市社科课题3项,在《当代传播》《电视研究》当代电视《编辑之友》青年记者等期刊上共发表论文80余篇。



研究领域

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影视文化研究

 

教育背景

本科: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

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

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

 

教授课程

本科生:《现场报道》《公共关系学》《电视栏目策划》《电视剧赏析》

研究生:《中外电视史》《新闻传播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公共关系专题研究

 

期刊论文

[1]国产玄幻剧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表达与创作反思[J].当代电视.2023(06)。

[2]见“影”如面:城市远距离家庭的子代家庭展示与亲密关系构建[J].未来传播.2023(06)。

[3]河南卫视:在融合创新中激发传统文化生命力[J].新闻战线.2023(03)。

[4]新主流电视剧的创作特征及价值表达[J].当代电视.2022(07)。

[5]赛博朋克科幻电影中性别政治的意识形态表征[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4)。

[6]亲情回溯类电影的影像叙事与审美表达——以《你好,李焕英》和《乘风破浪》为例[J].民族艺林.2022(01)。

[7]实干理想主义者的职场成长史:《理想之城》的创新表达与职业剧反思[J].当代电视.2022(01)。

[8]新历史主义视野下考古纪录片的类型创新[J].电影文学.2022(23)。

[9]红色主题电视剧的史诗叙事风格——以建党百年献礼剧为例[J].当代电视.2021(07)。

[10]Vlog新闻报道的叙事特征分析[J].中国记者.2021(07)。

[11]描绘脱贫攻坚的时代画卷:中国扶贫题材纪录片的影像特色与价值表达[J].当代电视.2021(04)。

[12]突发公共事件县(市)级融媒体新闻报道现状分析——以徐州县(市)级融媒体为例[J].新闻知识.2021(05)。

[13]国产网络悬疑短剧的类型突破与创新路径——以爱奇艺“迷雾剧场”为例[J].电影评介.2021(19)。

[14]传承与颠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反神话叙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

[15]史诗风格历史纪录片的影像建构及审美价值[J].当代电视.2020(08)。

[16]多样形态、辐射叙事与诗意呈现——《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创作新特征[J].中国记者.2021(10)。

[17]镜像我与梦叙事:电视《撞死了一只羊》的精神分析学解读[J].现代视听.2020(02)。

[18]电视剧《大江大河》:一幅致敬改革开放的史诗级画卷[J].电视研究.2019(05)。

[19]《流浪地球》:末日逃亡的“中国表达”[J].文艺评论.2019(04)。

[20]印度现实题材电影的类型表达——从《起跑线》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说起[J].青年记者.2018(27)。

[21]从《红海行动》看“新主流大片”的影像表达与类型探索[J].中国文艺评论.2018(06)。

[22]类型批评视域下2017国产电影年度创作述评及思考[J].中国电影市场.2018(04)。

[23]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建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24]《中国式关系》: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坚守与创新[J].电视研究.2017(01)。

[25]军旅类明星真人秀的发展现状及启示——基于《真正男子汉》与《士兵突击之勇者奇兵》对比视角[J].青年记者.2016(30)。

[26]《花千骨》“神话”的符号学解读[J].青年记者.2016(11)。

[27]名记者微博的形象呈现及传播特性[J].当代传播.2015(06)。

[28]我国家庭伦理剧中女性婚姻观的变化及反思[J].新闻知识.2015(11)。

[29]从影版到剧版:《红高粱》叙事变更策略及文本转型究源[J].新闻知识.2015(03)。

[30]微博意见领袖的道德危机及形象再造[J].青年记者.2014(32)。

[31]场域协商与文化适应:关于学术场与电视场关系的现状调查——以湖北电视台及两所高校教师介入电视场的情况为例[J].当代传播.2013(04)。

[32]从切糕事件看政务微博的使用误区与危机应对[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33]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电视知识分子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34]女性纪实情感期刊中编辑女性意识的阶段转向——从《知音》《家庭》中女性意识的现实呈现说起[J].中国出版.2013(04)。

[35]宫闱中的“看”与“被看”——评《甄环传》中的女性群像[J].新闻知识.2013(01)。

[36]媒介生态学视野下的都市报未来生存路径探析[J].编辑之友.2013(05)。

[37]女性期刊中女性意识的“出场”批判与“在场”建构[J].当代传播.2012(02)。

[38]新闻记者思维方式与新闻制作中的认知偏向[J].编辑之友.2012(05)。

[39]新闻学概念修改后的学理追问[J].当代传播.2010(02)。

[40]传播学发展的现实困惑、多维视角及未来流向[J].当代传播.2010(06)。


 

主持科研项目

[1]《电视场对学术场的介越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4FXW004,2014-2017。

[2]《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市县融媒体报道舆情引导研究——基于社会心态的视角》,徐州市社科项目,20XSZ-052,2020。

[3]《风险社会背景下公众自媒体运用的媒介引导策略研究》,徐州市社科项目,16XSZ045,2016。

[4]《县市级电视媒体新闻报道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徐州市社科项目,15XSZ-141,2015。


 

专著与教材

[1]专著《电视场对学术场的介越研究》,上海交大出版社,2018。

[2]教材《新闻编辑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3]参写《2015年江苏电视文艺发展报告》,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参写《当代新闻传播的多维透视》,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获奖情况

多次荣获校先进工作者、“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

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三八红旗手”。

2021江苏省哲学社科科学界第十四界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20年徐州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