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师范大学传媒影视学院!

传媒与影视学院开展“沉浸红色之旅 传承红色精神” 党史学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3-07-10浏览:1169设置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7月6日,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组建“沉浸红色之旅 传承红色精神”党史学习实践团,赴徐州凤冠山革命烈士陵园、贾汪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和马庄村等地开展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旨在帮助和引导青年学子通过实践活动体悟革命先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斗争的艰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讲好党史故事,弘扬好中国精神。传媒与影视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存钊带队,辅导员周若涵、夏浩以及研究生、本科生代表一行近20人参加活动。

  继承光荣传统  赓续精神血脉

  狼山阻击战纪念碑位于凤冠山革命烈士陵园内,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用以缅怀淮海战役中牺牲在狼山阻击战战斗力的79名先烈。此次战役从1948年11月11日开始,经过解放军持续21天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在解放战争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经过七十余载的风沙洗礼,狼山阻击战陵园的松柏依然葱翠,向着新时代致敬。

  实践团首先参观了狼山阻击战烈士碑亭,瞻仰碑上烈士们的姓名并表达哀思。接着,实践团绕纪念碑一周,对在此长眠的英灵表示深切缅怀;党员代表在庄严的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表达对先烈的崇高敬意。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表示,感受到了作为党员、新时代大学生肩上担负的责任,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传承弘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

  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是全面反映苏鲁边界运河支队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专题纪念馆,这支“敢在鬼子头上跳舞”的队伍,以自己持续八年的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华儿女在面临山河破碎、民生凋零的至暗时刻,不畏艰难、奋勇抗争的伟大斗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历经数千年风雨、经历多次危难,总能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重新走上民族复兴之路。

  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通过展出的实物、穿越时空的照片,同学们了解到运河支队在取得杜庄战斗胜利后,又经历常埠桥伏击战、夜袭利国铁矿、智取塘湖车站等系列战斗的胜利,迅速将队伍扩大到2000余人,与铁道游击队遥相呼应,共同战斗在苏鲁边区的大地上。活动过程中,同学们重点学习了胡大勋、胡大毅、胡霖等兄弟、父子并肩战斗、保卫家园的英勇故事。

  运河支队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以牺牲400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近千人,毙伤和俘虏伪军4000余人,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作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们的英雄故事和斗争精神也给当代青年学生带来深刻警示: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传统与现代结合  文化与经济结合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马庄村党支部,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在村史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马庄村村使馆、支部党员活动室、香包制作室、综合服务室及香包主题邮局直播基地等地,学习了“六个坚持”马庄精神,感受了新时代马庄“一马当先的勇气、跃马扬鞭的速度、马不停蹄的毅力、马到成功的效率”,探寻了马庄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从以煤为生到建成美丽乡村的转型之路,了解马庄村党建经验,感受时代巨变以实践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走进香包制作室,整个房间氤氲着淡淡的药草清香,几位村民正在穿针引线缝制香包。小小的香包,将传承千年的民族中医药文化、纯手工绣制工艺进行了完美结合。现如今,马庄已经通过一只只小小的香包“绣”出了一个大产业,马庄村村民以传统香包绣制工艺满足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纵观马庄村的香包文化和香包产业,可谓是新时代新农村“传统与现代结合文化与经济结合”的典范。

  最后,实践团全体成员还参观了潘安湖湿地公园。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美景中畅谈资源枯竭型地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景,感受新时代中国发展律动的脉搏,体悟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院党委副书记张存钊以“回顾两段历史、重走一段路程、见证伟大创举”为题向大家讲授了微党课,从三个层面向大家进行了党史宣讲和实践教育。他教育引导同学们树立大历史观,以对比的眼光回望历史、体悟当下,以青春之声致敬伟大时代。青年大学生既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希望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年大学生要把“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努力成为建设伟大祖国的栋梁之材;要把“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一种使命、一种担当,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