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师范大学传媒影视学院!

传媒与影视学院唐宁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 高质量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时间:2020-09-29浏览:107设置


  2020年9月28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10版刊登我院唐宁教授文章《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高质量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文章内容如下:

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

高质量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基础环节。媒体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高质量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亟须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确保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创新引进人才机制。近年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人才短缺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发展。解决好这一问题,用人单位要立足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出实招、求实效。例如,对策划指挥、内容生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紧缺人才,出台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引进政策,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应看到,人才流动有其自身规律,仅仅靠高薪酬、高待遇等政策措施还不足以支撑人才聚集和长远发展。在制定引进人才政策时,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多考虑科学性、合理性、可持续性,不断提升人才开发、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此外,还应在创新引进人才机制上下功夫。可探索组建由省市融媒体产品研发者、高校学者、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等多方参与的专家团队,针对全媒体传播定期开展决策咨询,为高质量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抓好用人这一关键。引进人才是基础,用好人才是关键。高质量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把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有机统一起来,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人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为人才使用培植沃土、提供环境、搭建平台,对人才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与服务产品。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健全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将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内容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运用,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和奖惩机制,及时发现、表彰和宣传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和潜力,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干成事。

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要千方百计引来人才,更要用心用情留住人才。高质量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必须为人才落地生根、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一方面,坚决破除影响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拓宽和畅通人才晋升渠道。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既尊重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尊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尤其要为优秀青年才俊开通“快车道”。进一步完善基层职称评审制度,建立体现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特点和实际的职称评聘标准,切实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人才的社会保障、创新支持、智力成果转化等工作机制。在政策供给、资源配套、生活服务等方面,为人才发展打造良好平台;在教育培训、挂职锻炼等方面,营造育才爱才的环境氛围,为人才排忧解难,激励其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增强各类人才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获得感、幸福感,努力让各类人才都能实现自身价值、受到社会尊重。

     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9/28/nw.D110000renmrb_20200928_3-10.htm

  唐宁教授简介:唐宁,教授(二级),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分院执行院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媒体融合创研中心主任,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广播影视“十佳理论人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融媒体文化委员会“融创智库”专家。在高校工作10年,在电视台工作26年,持续30多年从事新闻传播学理论探索和媒体融合、新闻栏目、纪录片、新闻专题、新闻评论、大型全媒体直播的研究与创作,多年担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著作及“金熊猫奖”“玉昆仑奖”等国内外大奖及电影电视节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