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模范风采系列之吕华平教授
午后和煦的阳光穿过窗户洒落在书桌上,一块大黑板、几把椅子、一张沙发、一个被专业书籍充斥得满满当当的书柜,精致朴素的布置下扑面而来浓郁的学术气息,这便是初入物电学院吕华平教授办公室所见的景象。
“教好书,育好人”
从1983年吕华平教授留校工作至今,他已在讲台扎根近三十五年,而“教好书、育好人”是吕教授始终秉持的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觉得我要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要对得起每一个学生。”
在师大就职以来,吕华平教授主要承担本科《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普通物理(二)》《现代物理讲座》《毕业论文写作》以及研究生《高等量子统计》《非线性动力学》《复杂网络动力学》《混沌控制和同步》《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中学物理高考及竞赛题分析》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年工作量达到1700多课,远远超过额定课时。吕教授认为“教书,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艺术,要有一定的思路与思想”,无论在课堂教学、作业、考试,还是在平常与学生交流中,他都非常重视自己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书育人还是在于老师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做的榜样,你是什么样的态度和处事的方式要给学生做个榜样,榜样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吕教授总是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讲课之中,哪怕在二、三楼上课,也能在一楼听见吕教授洪亮的声音。教学过程中,吕教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班级都是固定的,吕教授每晚都要到教室去答疑,每周还会留出固定时间让学生来交流,后来没有固定教室,他的办公室也一直为学生敞开,随时答疑。“有问题及时交流,不能让他们感觉到大学老师很难找,上完课走掉了,找也找不到。”
恰是这朴素话语之下对“为学生服务”的坚持,所以能常常看到吕教授在办公室与学生交流的场景。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的问题,大大小小,事无巨细,吕教授总是一一耐心解答,这种“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让很多学生毕业多年仍与他保持联系。而吕教授也十分珍惜这样的“师生缘”,在谈及印象深刻的学生时,吕教授还从抽屉中拿出一张2015年毕业的学生写给他的信。
“教师是个良心活”
“教师是个良心活”,吕教授反复强调教师的“榜样力量”。作为一名有着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他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关注着青年教师的发展。
吕教授认为“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其次便是端正的教学态度,对学生要无私奉献,因此他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吕教授首先指导青年教师过教学关,迄今为止指导了2名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比赛,指导了6名青年教师参加江苏教育厅和省物理学会组织的讲课比赛,而在指导过程中吕教授始终把“教学态度”放在首位,树立青年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师是良心活,从自己的良心出发。”
好教师如何把知识传给学生,也尤为重要。在课前充分的备课工作之下,教学方式的取舍也十分关键。在传统板书教学模式受到多媒体教学冲击的情况下,吕教授仍主张以传统板书为主。他要求青年教师两年之内打好教学基本功之后,才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就物理而言,推导过程非常重要。不要怕错,错了可以重来,重要的是让学生看思维过程”,以此将学生真正引入“物理”这扇门中。在讲课过程中深入浅出,内容吃透然后用浅显的道理讲给学生听,把内容提炼出来让学生更好理解,能够帮助他们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吕教授常采用小测验和期中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同时他也注意及时反馈,考试过后召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开座谈会,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对教学的意见或建议,以此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吕教授认为,“为学生着想,就是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讲课。”
“科研要为教学服务”
作为理论物理硕士导师和学科教育(物理)硕士导师,吕华平教授每年都要带4到5名研究生。他时刻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在自己开展研究工作的同时,指导研究生开展学科前沿的研究工作,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引导他们撰写学术论文。所带的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吕教授作为通讯作者每年都能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作为导师,自己的科研能力要达到一定水准,要有一定前瞻性,充分了解,自身能力要不断提高。”这便是吕教授在物理领域不断求索的初心。
科研任务与教学任务并重,如何平衡这二者的关系,吕教授对此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科研是为教育服务的,教师要做到“深入浅出”。做科研应当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通过研究达到一定层次,把科研成果用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受益。“大学不是研究所,科研为教学服务,这二者不能分离。”
岁月沉淀知识的重量,三十五年荏苒春秋,吕华平教授仍旧坚守“教好书,育好人”的初心求索前行,而这样的初心也在不断延续与传递,哺育一代又一代的桃李,终育得花香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