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时间:2014-02-18浏览:42设置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形成了一整套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回答了“执政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一有别于“革命党”建设的论点,确立了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执政党建设的主题以及执政党建设的总体布局。它包括邓小平党建理论、江泽民建党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又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一理论,使之进一步丰富和健全起来。

  一、提升忧患意识,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责任感

  所谓忧患意识,就是指清醒认识执政党所面临的考验与危险,并据此制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有效方针。对于执政党面临的考验与危险的内涵,对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迫性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展开再到完善的过程。

  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就明确提出:“我们党处于执政的地位,必须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我们党正在领导改革开放,也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解决的最重大的课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54页)这一论断的提出,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党内出现了一股不小的经济犯罪之风。对此,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3页)他强调:“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13页)针对党内腐败现象滋生这一新危险的出现,邓小平反复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同上,第314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党内腐败现象由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由滋生发展到蔓延的态势,江泽民深深地思考“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将给党员、干部带来什么新的问题。他分析到,首先,是权力的考验。“党成为执政党,掌握了政权,有了调动全国人、财、物等资源的权力,而且权力之大,可调动的资源之多,都是未执政前无法比拟的。”(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第103页)其次,是利益的考验。“成为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以后,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始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最后,是“既得利益”思想的考验。“由于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党内有一些人逐渐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他们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把自己的地位、影响和工作条件,看成是自己的所谓既得利益,不是用这些职权和条件来为党、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用来为自己捞取不合理的、非法的私利。他们甚至把这些东西看成是谁也碰不得、动不得的私有财产,想方设法地要去维护和扩大这种所谓既得利益。这是十分危险的。”(同上,第108—109页)江泽民对上述种种新问题的分析,使我们对“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所带来的党内危险有了具体而深入的认识。

  十七大以后,党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比以往更加深刻的变化,对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执政党能否永远保持先进性的严峻问题,全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2011年,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概括了执政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他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第10页)这里,胡锦涛不仅继承了前人提出的种种论断,而且进一步将之系统化、全面化,概括出“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使我们的忧患意识更加具体、更加实在、更加深刻。具体来说,执政考验,主要表现为权力的诱惑;改革开放考验,主要表现为利益的诱惑;市场经济考验,主要表现为金钱的诱惑;外部环境考验,主要表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诱惑。上述种种诱惑极容易使我们党产生一系列危险,集中起来就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种危险严重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水平、党的群众基础、党的清正廉洁。这种认识与归纳,表明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所面临的客观危险有了具体而清醒的认识,对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尖锐挑战有了准确而全面的把握,忧患意识和从严治党的方针更加坚定而紧迫。

  二、总结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确立执政党建设的主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增强忧患意识,为的是提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感。而高度的责任感转化为管党治党的高水平,必须遵循执政党建设的特点与规律。为此,要求我们党跳出“革命党”建设的思维,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的特点与规律,明确执政党建设的主题及前进方向。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面对新时期党的总任务,首次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一有别于“革命党”建设的重大课题,并阐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这一目标的确立,标志着执政党建设方向的拨乱反正。

  江泽民从党所面临的历史方位(执政与改革开放)和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出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全党从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角度,思考执政党的特点。江泽民对执政党的任务、功能、活动方式及自身建设等各方面深刻变化的探索,标志着执政党建设方向开始确立。

  党的十七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首次概括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总体布局,突出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符合执政党特点的需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主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些基本经验和党建主题的确立,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今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这标志着执政党建设方向的明确确立。

  执政党建设六条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执政党与“革命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手中掌握了政权。从这一根本区别出发,第一,要求执政党建设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就必须从“革命党”建设的思维方式,转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第二,要求执政党建设坚持与党的事业相结合,就必须从与革命斗争紧密结合,转向与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三,要求执政党建设坚持先进性,就必须从提高推翻旧政权的能力,转向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上来。第四,要求执政党建设坚持执政为民,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就必须从执政替民、包办代替的领导方式,转向执政为民、执政靠民的理念与方式上来。第五,要求执政党坚持改革创新,就必须革除“革命党”时期的一元化领导体制、高度集中的组织机制和运行方式,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第六,要求执政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必须转变依靠政治运动进行教育管理的突击方式,走出一条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上述基本经验,集中起来,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科学,意味着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党建科学化,就是认识和把握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并按照这一规律确立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途径,促成党的建设按照自身规律运转的过程。上述六条基本经验,正是总结、提炼了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思想、前进方向、实践主线、价值取向、动力途径、根本方针,成为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具体体现。因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便成为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的最突出的贡献和最鲜明的发展。

  三、制定与完善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

  为保证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主题的实现,必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实现途径。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后,经十七届四中全会和2011年七一讲话的不断完善,现已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有力措施。

  首先,这一总体布局,摆脱了“革命党”建设的中心,即以提高阶级斗争的能力为主线,转向以提高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主线,就是贯穿始终的主导,就是其他各项建设的中心。之所以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导和中心,是因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执政党的特点,自觉地把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作为主线确立了下来。这一主线,现阶段主要表现在: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方面的能力,涵盖了从领导干部个人素质、形象到整个党的组织设置、人员配备、机制运转等,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各个方面。之所以把先进性建设作为主导和中心,是因为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对于执政党来说,这一课题不仅有其必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而且还有其时代性和具体内涵。同样,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不仅与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相连,主导着党的其他各项建设,而且体现在其他各项建设之中,并以各项建设为依托、为载体、为形式。

  其次,这一总体布局,完善和细化了党的五大建设的内涵。适应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需要,全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丰富了各项建设的具体内容,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今后党的建设的有力措施。

  第一,加强思想建设。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为重点,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全体党员和干部,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现代化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二,加强组织建设。要求以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为重点,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保证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为根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党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和党内民主决策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第三,加强作风建设。要求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等工作,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保证党心聚、民心顺。第四,加强制度建设。要求以健全民主集中制,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重点,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其他各项建设之中,构建一个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内各项制度,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第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求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重点,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的同时,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上述“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总体布局,成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执政党建设主题的实现途径和具体要求。至此,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执政党建设的主题、执政党建设的总体布局基本形成,并构成了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今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指导方针和原则。(作者:梁妍慧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北京党建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侯晋雄 重庆党校党建教研部博士)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