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师范大学传媒影视学院!

潘天波 教授

时间:2019-01-20浏览:4134设置



姓名:潘天波    

系所:广告系

职称:教  授


简介:潘天波,安徽无为人,博士,中国艺术文化史研究学者,主要从事设计史论、艺术史研究。陕西省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现任江苏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设计艺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林学者)、景德镇陶瓷大学特聘教授、福建拓福漆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安徽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徐州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出版著作13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和一般项目2项)、高校古籍整理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领衔主持申报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项,合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多项,在全球艺术史、丝路艺术史、工匠文化、艺术文化传播等领域作出独特贡献。

 

 

研究领域

全球艺术史;丝路艺术史;中外设计史论;工匠文化;文化传播学

 

研究专长

1.全球艺术史研究。在全球史的视野,以中华工匠为核心,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以丝路上流动的器物为媒介,致力于全球动态化的艺术史研究,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领域,试图构建中国艺术史在全球的功能体系、贡献体系与价值体系。

2.丝路艺术史研究。一直以来,以“丝路艺术史”为研究核心,专注于丝绸之路上的中华工匠群体、图像文化、工艺美术等主题研究;聚焦于丝绸之路中外艺术文化交流、中国丝路艺术美学在海外的传播研究。响应国家“海洋文化建设”倡导,努力推动中国特色海洋学理论体系建构,逐渐在“中华海丝文化”领域研究形成自己的学术专长,提出了一些有关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发展的新概念和新思想。

3.中华工匠史研究。工匠史的学术展开应当包括“匠人史学”、“匠作史学”(“工技史”和“工艺史”)和“匠物史学”等三大“学术斑块”。一直以来,我所坚守的学术追求是:以中国特色的工匠文化理论为基础,以中华工匠为研究对象,试图创构中华考工学理论体系,即在匠人体系(主体体系)、匠作体系(技艺体系)和匠物体系(诸物体系)等三大领域展开系统研究,最终构建属于中国特色的设计学理论体系。

 

教育背景

博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专业,设计史方向。

 

教授课程

本科生:《设计基础》《设计学概论》《设计美学》《设计方法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广告心理学》《艺术学原理》《创新创业与科研训练》

研究生:《中外设计史论》《广告创意设计专题》《艺术思维与方法论》《研究生科研训练与论文写作》《美学史论》《工艺文化史》《工匠文化专题》《文化与视觉传播》

 

代表性论文

[1]潘天波.微媒介与新消费主义:一种身体的想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7):145-150.

[2]潘天波.汉广陵漆物与地方社会——一项漆物的区域社会史研究[J].民族艺术,2019(02):128-138.

[3]潘天波.“技术-人文问题”在先秦:控制与偏向[J].宁夏社会科学,2019(03):46-52.

[4]潘天波.工匠精神与优才制度的悖论——兼及经济转型中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适应[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

   版),2019,40(04):220-226.

[5]潘天波.《考工记》与中华工匠精神的核心基因[J].民族艺术,2018(04):47-53.

[6]潘天波.中日漆器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从溢出到透入[J].艺术学界,2017(02):18-28.

[7]潘天波.微媒介:一种文化与经济的交易地带[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7,25(02):83-92.

[8]潘天波.齐尔塞尔论题在晚明:学者与工匠的互动[J].民族艺术,2017(06):43-50.

[9]潘天波.微叙事的时间本质与意义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12):90-96.

[10]李砚祖,潘天波.工匠精神的社会化传承:一种文化心理学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6):1-5+235.

[11]潘天波.合“礼”性技术:《考工记》与齐尔塞尔论题[J].艺术设计研究,2017(02):15-21.

[12]潘天波.工匠文化的周边及其核心展开:一种分析框架[J].民族艺术,2017(01):26-33.

[13]潘天波.时间性向度的工匠精神:重建困境与可能回答[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01):57-63.

[14]潘天波.长沙望城庙坡山汉墓“七年造”漆器铭文考释[J].中国书法,2016(22):114-117.

[15]潘天波.工匠精神的社会学批判:存在与遮蔽[J].民族艺术,2016(05):19-25.

[16]潘天波.18世纪海上丝路漆器的展开:以溢入法国为视点[J].民族艺术,2016(03):82-86+130.

[17]潘天波.从部族到国家:元代海上丝路漆器文化的历史与逻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01):23-30.

[18]潘天波.丝路漆艺:被输出的中国之美与文化[J].文化遗产,2015(03):138-144+2.

[19]潘天波.《闲情偶寄》:一个剧论的知识社会学文本[J].戏剧艺术,2015(01):100-107.

[20]潘天波.《垸髹致美》:一个西“漆”东进的文本[J].装饰,2015(01):97-99.

[21]潘天波.徐汉漆器的文化情境分析[J].民族艺术,2014(06):143-150.

[22]潘天波.奢华的《髹饰录》:一个知识社会学文本[J].装饰,2014(03):88-89.

[23]潘天波,刘永宁.媒介文化:一种废弃论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01):49-54.

[24]潘天波,胡玉康.汉代陕西漆器文化探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06):132-138.

[25]潘天波,胡玉康.《红楼梦》:漆艺叙事向度的文学解读[J].中国文学研究,2012(03):74-77.

[26]潘天波,胡玉康.漆艺:当代生态立场下的社会担当[J].文艺研究,2011(10):140-142.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8年重大转重点):中华工匠制度体系及其影响研究(18AZD024)。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丝绸之路中外工匠文化交流研究(18BZS170)。

[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宋元明清海上丝绸之路与漆艺文化研究”(14BG067)。

[4]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汉代漆艺文化研究”(14JHQ039)。

[5]主持全国高校古籍委项目:“中国古代漆艺史料辑注”(1439)。

[6]主持江苏省高校重点项目:中华工匠精神核心理论问题研究(2017ZDIXM055)。

[7]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华工匠精神价值体系及其传承路径研究(17YSD003)。

[8]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专项:古代沿江苏大运河传播的工匠文化研究(2017YBZXM033)。

 

专著与教材

[1]《现代漆艺美学》,广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

[2]《变化的传播偏向》,中国社科出版社,2014年。

[3]《符号与心体》,中国社科出版社,2015年。

[4]《设计的立场》(2/2),中国社科出版社,2012年。

[5]《大漆与中国文化》(2/2),中国社科出版社,2013年。

[6]《中国西部秦汉漆器艺术》(2/2),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7]《汉唐丝路漆艺文化研究》(2/2),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8]《漆向大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漆艺文化研究》,福建美术出版社,2017年。

[9]《科研训练理论与实践导论》,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年。

[10]《大漆王朝——汉代漆艺文化研究》,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年。

[11]《中国古代漆艺史料辑注》(上下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年。

[12]《工匠文化三论》(上中下册),中国社科出版社,2019年。

[13]《好物有匠心》(上下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0年。

 

获奖情况

[1]首届国家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奖1次;

[2]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

[3]江苏教育厅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

[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次;

[5]2014~2019年,连续6年次被评为江苏师范大学“优秀工作者”。

 

联系方式

tianbopan@126.com